返回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 第207节(1/3)  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玖略松一口气,取出一份来自淮州的《真理周报》,道:“不知诸位可听过郭巨埋儿的故事?上面这则故事,十分有趣。”

“讲述的是一个叫郭巨的孝子,家中逢灾,逐渐贫困,无法同时养活老母亲和儿子,他与妻子商量,儿子以后还能生,母亲却只有一个,不得已只好埋掉儿子,省下吃食供养母亲。”

“他上山挖坑时,不料竟挖到一坛黄金,上书‘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原来是此子孝感动天,最终得以奉养母亲,也保全了儿子性命。”

陈玖抬起头来,理直气壮道:“陛下,我朝自开国便以孝治天下,为了父母家族,儿子尚且可以不顾,何况区区女儿呢?”

“臣以为,涉此案的百姓和官员固然有错,但情有可原,虽不合法,可合乎礼教和孝义,不应论罪!”

回应他的是大殿里漫长的沉默。

无数各异的心思在众人内心此起彼伏。

这话是什么意思?谁不知道皇帝把太后送去做了师太,难不成是在含沙射影指责皇帝不孝?

紧跟着,适才被弹劾的另外一个淮州系官员也站出来,梗着脖子道:“臣附议!”

不多时,大殿上足足有上十个淮州系官员均出列声援。

见此情形,有人还在观望,有人目露冷色,还有人蠢蠢欲动。

高台上的皇帝冷冷俯视着他,须臾,萧青冥倏而一笑,却没有与他纠缠此案是否定罪的问题,而是扬声道:“谁来回答朕一个问题。”

“究竟是国法大,还是宗法大?”

第131章 喻行舟的辩论

国法和宗法, 孰大?

皇帝高高立于御阶边缘,仿佛以一种随意的口吻抛出这个问题。

方才还在因刑部侍郎陈玖和一众淮州官员集体附议,而显得闹哄哄的紫极大殿, 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沉默凝重的气氛里,是无数人心中掀起的惊涛骇浪。

皇帝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太大了, 大到根本没人敢回答。

所谓家国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家何来国?

就算是皇室, 也有祖制,有宗室,有崇圣殿, 身为皇帝照样要拜天祭祖, 官宦勋贵之家,有士族亲眷, 民间村里地主乃至普通平民之家也有宗祠。

皇朝几百年一轮换, 自己的老祖宗可不会换!

皇帝纵然有无上权柄,执掌生杀大权,可毕竟远在天边,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 村子里的宗老、宗祠、宗法就在他身边,无声无息却实实在在浸透着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皇权不下县, 县官也不如现管。

虽说那些“为国不惜身”、“克己奉公”、“大义灭亲”、“满门忠烈”都是赞扬将国置于家之上。

可真正到了国家利益和自家利益冲突的时候,大部分人心里, 终究还是自己的小家和亲眷更重要。

紫极大殿上, 众臣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只看到满额头的冷汗, 和如履薄冰的紧张,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第一个发声。

以刑部侍郎陈玖为首的一众淮州系官员,更是有些发懵。

他们只不过想用一顶礼教孝义的大帽子,来粉饰那些不能细究的丑恶,为自己和背后的世家亲族垂死挣扎奋力一搏罢了。

本以为纵使不能完全脱罪,至少也能难住皇帝,暂不马上定罪,等舆论进一步发酵,吸引到更多的淮州举子和官绅站出来,联合抗议朝廷昏政。

只要他们能占据道德高地,天下读书人和士绅们都站在他们这边,便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要对他们动手,也不得不掂量掂量对自己名声的恶劣影响!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皇帝压根没理“孝义”这茬,直接盖了一顶更大的帽子扣下来。

“究竟是国法大于宗法,还是宗法大于国法?”

萧青冥缓缓扫视殿下众人,不轻不慢地又开口问了一遍。

满朝文武,依然不敢吱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